车辆报废 车辆解体,指标更新办理,办理注销手续,淘汰旧车。车辆报废专线:010-58546068
车辆四化”是2015年5月汽车商业评论主办的“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”上提出来的概念,指汽车的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电商化和共享化,不仅是中国汽车的四大趋势,也是全球汽车业发展的四大趋势。
两年多来汽车行业的变革印证了汽车四化的趋势,这个概念也越来越值得重新审视和思考。
9月29日,“2017汽车四化大会”在江西上饶市举行。本次活动由《汽车商业评论》主办,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,汽车产业投资促进工作委员会和爱驰亿维协办,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、上饶市商务局、推动力传媒承办,汉腾汽车为合作伙伴。
以下为上海交大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演讲内容。
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,让我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对汽车未来的一些看法。我非常赞同贾可博士的“四化”,2015年的时候,我作为老朋友也参加了他的论坛。
现在有很多对四化的延伸解读,我今天稍微发挥一点,也延伸一下,把整个汽车工业我们怎么理解进行阐释,题目是大变革中的汽车工业模式机遇与挑战。
讲三方面的问题。
首先是汽车产业的变化。
走向一:电动化。实事求是地讲,大家说了非常多的电动化——比如节能不节能,环保不环保,车和油关系问题等等,我们搞这个(电动化)是对新工业技术的带动等等。这些对不对?都对,这些争论也是非常有意思的,但是我在这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电动化的问题。首先,电动化最根本的,实际上是解决一个能源安全的问题。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,从2015年9月份到2016年的3月份,在短短6个月时间里,平均每个月一次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专题会议,一个月一次都是讲新能源汽车,讲电动汽车,讲怎么样推动产业发展,并且设立了时间表——2020年500万台电动车,500万个桩。全国这么多行业,为什么总理当时对这个这么关注?回国头来看看,你就会了解,当时我们的国际环境非常紧张,我们不希望永远处在这种压榨式的环境里。
二战结束后,日本是什么情况?燃油几乎没有了。公共运输都是要烧木炭,每一滴油都放进了飞机和军舰里。
我们不希望受到这样的威胁,维护我们的马六甲海峡,维护我们的能源通道,这是我们发展新能源的重要原因。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讲,必须做电动化。
走向二:智能化。可以这么讲,智能化是给汽车安上了真正的大脑,只有智能化的发展,不光是新的行业产业的带动,是真正第一次把人工智能和车紧密结合。
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,带动了一些新兴行业和产业。这些新兴行业和产业里面包括了我们说的传感技术、融合技术、新型驱动控制的技术,智能决策的技术等等,拉动了一批的产业化。
走向三:网络化。实际上只有大规模互通互联,才能够使汽车和别的地方产生大规模的互动,智能和网联确实属于不同的阶段。我们现在虽然没有智能,没有传感器,但通过网联也可以告诉你前面是不是堵车,是不是有交通事故,是不是有问题——也可以让汽车智能化。但通过智能化传感器,能够感知到车辆周围更加具体的物体。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,智能化和网联化带来新的契机。汽车与交通、环境互通互联了以后,全新产业拉动,这些都可以说是汽车工业的一个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巨大的延伸。下面我们再说信息化。事实上,如果说电动化换胳膊,智能换了大脑,互通互联换了神经系统,信息化是什么?就是区别人跟植物人的最基本的东西,只有有了信息化才不是植物人。信息化是巨大的拓展,如果汽车作为硬件是一块钱,软件就是十块钱,那么互通互联带来的效应是一百块钱,它催生完全新时代的,围绕着它一个巨大拓展性行业就是一千到一万块钱。这个产业带动的规模无以伦比的,我们看到智能手机里面已经实现的功能可以在汽车里,包括但不限于这些新的东西。
说一下个性化。
随着智能制造——中国2025、德国4.0、美国制造业回归,都是讲一件事,都是大规模的智能化技术用于新兴工业制造,这个带来什么契机?正是因为有了它,我们才能把老百姓的可能个性化需求变为现实,过去工业化要大规模生产,必须把不标准变成标准的,才能批量化的生产。
但是今天,有了这个东西,我们可以让消费者把标准的变成不标准的。
过去汽车工业就是典型的B2C模式。厂商生产什么车,你买什么车,颜色可以不同颜色的,座椅可以是不同的材质。仅此而已。最后出一个至尊版、豪华版,但都是一回事,一模一样的东西——买不买就是它了。
但是以后不一样了,青年男女穿了一样的衣服还觉得撞衫了呢。未来有智能制造了,加上全新的技术与材料应用,可能就能催生全新的产业。比如诞生新的设计公司,用3D打印的设备就打印出各种各样的车身,装在一个非常安全的底盘上,这就是个性化的车。
下面讲轻量化——这不是新的问题,很早就有了。由于铝和钢,才有了特斯拉跟普通汽车的一样的重量,但也可以跑五六百公里了,这里面97%是铝;宝马更采用了碳材料的车身。这些新材料,新技术的应用,直接就把这个汽车里面的材料革命带出来,但是也是我们前面说的个性化一个最基本的相辅相成的东西。带动的产业也是一大堆。
下面说共享化,汽车共享化是对商业模式上的一种诠释。以“前后一公里”为例,我们以后的可能从家里出门,这个时候一个手机一按车就自动跑来接你了,比如到了今天的会场,一键还车,这个车自动找地方停车了,这里就是完全的无人驾驶技术,完全互联互通的技术,完全金融结算的工具以及精准的定位、卫星导航,还有无限充电方方面面东西全部要纳入其中,这对整个产业的拉动也是无与伦比的。
我们说一下终端化。第一代终端,就是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,做编程用的大型台式机,之后出现了网线;第二代是笔记本电脑,出现了热点,这个时候热点还是静态的,背不走。再到IPhone、IPAD,移动热点,这就是第三代终端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只要中国的商品一快速崛起,西方的产品就迅速被取代。
现在IPAD占有率从70%到现在的30%,是谁抢走了市场份额?就是小米,华为这样的厂商。那么IT,互联网行业就是在找这个第四代移动终端到底是什么,现在终于被他们找到,第四代移动终端就是汽车。
我们看看每年1月份的CES展览,过去都是消费者电子展,智能电视、智能手机、智能IPAD,现在是什么?全部变成了智能汽车的车展,这是典型代表,未来的汽车是一个真正的一个大终端。这个终端实际上可以说,我们车的生活也被改变了——成为完全的会议室,完全的音乐厅,完全的游戏厅,每个人都不一样。这个就是我们说未来的汽车。
下面再讲一下发展模式。我认为这个很重要,每一个技术的变化都能催生新的模式。
普通汽车是什么?过去讲汽车四大——哪四大,大的总装、焊装、涂装、冲压——四大工艺。
但实际上,是需要建设大量的土地资源、建设大量的工业厂房、购买大量的工业装备、雇佣大量的从业人员——这才是传统汽车工业的四大,所谓的四大工艺只是大量装备里的而已,是提升了很大GDP,但也带来了太沉重太沉重的负担。
什么东西可能会让它产生变革?
我们说首先是目前汽车传统的销售模式非常的单一,主要是两种,一种是服务,再一个是销售,服务模式就是我们深恶痛绝的4S店模式,为什么配件那么贵,为什么他的服务那么贵?奔驰车修一回两万块,气死人了但是你没有办法。
包括金融、保险这方面。谁颠覆?就是马云们。
可能在汽车售后的方方面面,这些人用互联网思维改变它们。我们预见这个4S店离倒闭也快不远了。
另外一个大的模式是什么?就是销售。但是未来有人一旦对你整个的直接销售的这一系列做动作,把你每一个环节研究明白了,给你来上一刀的时候——那个时候我们传统工业该如何?
我举这样一个例子。
过去是整车为王,整个链条产业链特别长,大规模的投入和产出。但从一开始规划到最后销售,如果对中间链条仔细研究,我们会意识到:很多东西可以被打破的。
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汽车厂商吗?德国人只剩下3家了,奔驰宝马大众;法国人剩两家了,意大利就剩下一家了,美国之前是三家现在剩下两家了,日本人三个也变成了两个了,日产卖给雷诺了;韩国人就是一家——全世界加在一起不到九家,我们中国现在为什么这么多,是否合理?现在看起来合理,但是未来就不合理了,关停并转一定会出现。
多模式的融合、驾驶方面的轻松娱乐之外,价值转移是最重要的,这个带来什么?
首先是全新商业模式。比如说销售上,我们通过网上直销我们可以节省20%利润,美国销售商联合会就是这样代表,把汽车业的20%利润截留,如果网上直销的时候,这些人凭什么把利润给他们?所以特斯拉模式出现了,我们中国终于有这样一个汽车厂了。
接下来,我主要讲讲生产到服务模式的转变。
一般来讲,我们现在奔驰也好,宝马也好,通用也好,福特也好,都认识到这个问题——都说以后他们不是制造商而是变成服务商。
有一个重要的例子。一个有一定规模和标准的汽车生产厂,他生产电动车只买3万3千块钱,相当于山寨版车,他为什么能做到?
首先是开源节流。节流就是网上直销,在网上几天功夫获得了7000多台订单;提车第一天,5000多台提出去了。最重要一条——网上销售根本不要服务商,不要其他的东西,节省了多少?20%利润出来了。
再进行所有扁平化的管理,这个扁平化管理要求自己设计模块化的,所有电机、电池厂商,只换不修。通过互联网,直接把库存转嫁给零部件供应商——你给我当地建库存,老百姓只要修车你上去换东西。车厂立即压缩扁平化的管理,变成二级到三级管理,最终通过这样的节流,你看能省多少钱。
然后开源,就是所谓“一块钱卖车”。
一是什么?可能是一千块钱,两千块钱,讲得是基本车型非常便宜,但是增值服务加上来,比如说自动倒车功能,有的女士自己倒车不行,你想不想要,加两千块钱。
再比如通行服务、专门得停车位等等,每年收取两千块钱的服务费,你觉得贵就不要,如果觉得还可以,再交两千块钱升级。
再比如在超市等公共区域,想要有专门的停车位,交3500块钱,交完之后OTA(在线)升级,所有东西都是开源的。通过这样的办法,把真正价值全部体现出来了。
未来互联网的思维的引入,我们汽车这个模式变了,过去是整车为王,是一种象棋模式,你带着你的零部件供应商、4S店小兵跟你冲锋陷阵,但是以后整个产业变革以后,整车厂的地位会大幅度下降,从象棋模式转变为围棋模式——不要以为整车是老大,以后不是了。
最后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,我们讲中国是汽车的第一大销售国、生产国。绝对的,但是不是第一大技术国,这是很遗憾得。
另外我们的互联网的应用,绝对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。日本、欧洲回来的国人一看,在中国手机下单可以送到家里,都羡慕不得了——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把日本、欧洲,包括美国,甩了他们几十条街去,在这一方面,这是他们难以望其项背的。
第三个讲跨界融合的商业模式,Uber打不赢滴滴,其他跨境电商进来打不赢京东、淘宝,可以说在这种商业模式上,我们也绝对是第一。
再有,就是中国人口众多,根本没有所谓的“小众商业模式”,哪怕是1%的人用的——在欧洲根本没有任何价值,但是在中国会有几千万人打底。多种模式是可以并行的,所以这方面也是世界第一。
还有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。我们之所以能够坐在这,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人不关注所谓个人的隐私的问题。欧洲人、美国人、日本人,觉得发展这个东西是不是对我人身隐私安全有影响,我们国内越是高端论坛,越是有人讨论这个问题,但是中国99%的人并不关心。
恰是这种不关心,才让我们商业模式真正贯彻下去,这是蛮有意思的话题,大家可以讨论对不对。
最终我们总结一下最后一句话,由于我们有那么多第一,当把汽车和互联网和工业大浪潮所有的这些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时候,我们认为“未来汽车执牛耳者一定在中国”——其他国家都没有这个优势。
最终谁是老大——是汽车工业转型过来的,是互联网跨界的?还是某一个新事物诞生出来的?我们不知道,我们希望人人争先。但是唯一能够知道的是,这个第一肯定在中国